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什么是发展性协调障碍?
早期由家长及老师发现,有一部分的孩童动作协调不好,书写技巧笨拙,学习新的动作技巧较同学慢许多,但智力大多与一般孩童无异,也没有明显的脑伤诊断。这群孩子常被误认为不认真或是漫不经心,其实他们认真在学,但就是找不到方法跟上同学的动作,而通常这样的动作笨拙问题会伴随至青春期后,并非为一般性的动作发展迟缓而已。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在智能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诊断准则,临床上用「发展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简称DCD)」来统称这群孩子。
发生率:
台湾地区7至8岁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发生率约有3.5% 。男女比则在2比1至5比1之间,男童盛行率较高可能与文化或是性别特性有关,像女生会较偏静态活动所以不易察觉有动作上问题,而男生活动量大、参与活动度高,因此动作协调性差和笨拙情形较容易被家长或是老师发现。
临床表现:
发展性协调障碍的孩童通常在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动作里程上并无太大落后,但却明显的在动作技巧及动作质量上差强人意,像是学不会丢接球、跳绳、跳舞、握笔写字、拿筷子、绑鞋带…等,且明显的影响到日常生活或学业表现。正因为他们的手脚笨拙,学习新的动作较同学慢许多,而导致许多学龄后的孩童在社交互动上容易产生自信心不足、焦虑…等等的心理压力。造成发展性协调障碍的病因尚未定论,但目前大部分的学者提出发展性协调障碍会与某些病症会一起存在,例如学习问题、注意力缺失、过动、阅读困难…等,所以发展性协调障碍可能并非单一症状,会有共存疾病问题存在。
治疗:
目前的介入方式有感觉统合训练、动作技巧习得训练、认知职能表现训练…等。
感觉统合训练:促使个案的内在驱力在游戏中主动的整合各类感觉,并将感觉讯息提供给大脑产生有效率的操作表现。
动作技巧习得训练:着重在将动作任务分解成各步骤,并从中一步一步的学习动作技巧,如有某一动作步骤无法熟练,便再分解成更小的步骤反复练习,直到学会此技巧。
认知职能表现训练:着重问题的解决,利用口语自我引导的方式来增强动作学习,小朋友要先在心中想着首先我要做什么事(goal),之后我要如何完成它(plan),做完后(do)确认这样的步骤有无错误或是有无可再修正的地方(check)。经由此方式反复练习可强化孩童的动作计划能力,进而促使操作表现更佳。
*在近期的文献中指出以认知职能表现架构[Cognitive Orientation to 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CO-OP)]为主的训练比传统的治疗对孩童更有帮助,并较能类化在日常生活职能表现中。
如果身边发现了协调不良的孩童,请先别苛责他们,尽早的带来儿童职能治疗做完整的动作评估,早期发现,便能早期介入,早期改善。对于发展性协调障碍的孩童来说,不仅仅是”技不如人”而已,也伴随着很大的心理社会的压力。希望父母及师长应该多给予他们时间来学习动作技能,多付出些耐心,以鼓励代替责骂,相信他们会学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