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在“天之广、云之南”,一个有近百万人口的边远县城——广南县,有这样一群不一样的教育群体——特教人。
他们除了完成在校学生的教学任务后,每月还爬山涉水遍及全县18个乡(镇)的村村寨寨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他们就是广南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们。
广南县特殊教育学校现有教职工80人,学生385人,其中送教上门学生242人,学校每月分成两个组开展两次的送教上门服务,每个组一次送教3-4天,一次送教路程最短的旧莫组314公里,路程最长的八宝组568公里。
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远,路有多蜿蜒曲折,无论是烈日当空,泥泞走路,冰雪狂风相伴,都阻止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他们的工作在大山里,在田间地头,在黎明时分,在深夜中前行,在他们的工作对象,要面对一个特殊的教育对象,这个教育对象是个什么样子呢?
很多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没有独立走出过自家大门,没有走出过大山,他们有腿无法行走,他们有耳不能倾听,他们有口不能表达,他们中有的人成为在这个世界上仅有的几千万分之一的病痛患者……
在珠街镇珠街村委会袁家坪村送教上门过程中,送教的教师被眼前的景象给吓住了。学生李某平,2008年生,多重残疾,父母外出务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照顾,由于孩子先天性智力言语等多重残障,特别多动,喜欢乱拿东西摔地上。
家人担心伤害到孩子,爷爷奶奶出门时都会用一根布条将孩子拴在一个地方,当老师推开门时,看到学生一个人蜷缩在墙角,口水一直不停地流,满身的异味扑面而来,没有穿鞋子光着脚丫在地上,细心的老师发现孩子脚顺着裤子流下来一些白色的粉末状丝条,然后向孩子的爷爷奶奶询问才得知,这是孩子的尿不湿已经长时间没有更换,糟烂后掉下的,说明孩子很长时间都没有洗过澡,洗过脚,连尿不湿都已经糟烂都没有更换。
特殊学校的小杨老师到家里以后,抱着孩子帮他洗脸,洗脚。由于孩子很长时间没有洗脚,一盆清水洗过脚后变成黑色的水,珠街中心学校的20多位老师当时在学生家里观摩送教上门的授课,给老师做康复示范,当他们看到杨老师没有嫌弃孩子脏、乱,抱着孩子帮他洗脸,洗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教孩子康复动作,好几个女老师当时就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经过这几年不懈的努力训练,孩子已经可以自己扶着墙慢慢行走,情绪也比之前稳定了许多,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有意义的,我们的坚持是有效果的。在普通学校里的老师从来没有这样上过课,也没有见过特殊学校的老师是如何上课的,通过一次的观摩,大家看到了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用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家长、孩子、社会的肯定,很多观摩的老师由衷地感叹到:特教人真了不起。
在广南县圆梦社区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叫刘某明,多重残疾,老家在广南县南屏镇大牙村委会小牙扫村小组的村民,建档立卡户,一家共有四口人,母亲智力残疾,父亲50多岁,有一个弟弟,多重残疾,还有一个三个月大的弟弟,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完全其父亲一个人务工,依靠政府发放的低保。
他的父亲刘维龙说:“感谢共产党,感谢党委政府,他们在原来的老家时,住着石木结构的危房里,没有沙发,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孩子们几乎没有穿过新鞋子,没有钱买新衣服,现在搬到80平方新房,政府为他们买了新沙发,电视等家具,还有好多社会爱心人士关心他们,从农村的旧房子搬到了装修齐全的新家,心里还是很高兴的,感谢特殊学校的老师,不嫌弃我们,老师每个月还坚持到家里给孩子上课。”一句朴实的感谢,让我们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实惠。
这样的案例在特殊教育的送教上门过程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学生在大山深处还有很多,他们是一群折翼天使,他们也渴望拥有一样的梦想和追求,也许我们作为老师没有办法去改变学生生活环境,没有办法教育出一个清华北大的学生,有时一个简单“1”字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几年学生都无法学会,没有办法教会孩子叫父母一声“爸爸、妈妈”……
但我们也有属于我们特教人的光荣使命和担当,那就是坚持,永不放弃。通过教师坚持不懈地训练和鼓励,我们无论到了哪一个家庭面对怎样的残障孩子,都一直鼓励孩子家长永不放弃,孩子一定会朝着好的方面变化的,我们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比以前进步一点,自信一点,快乐一点,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感受来自党和国家、政府、社会的关怀,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爱的温暖。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向社会呼吁,让更多的爱心人士给予这些残障的特殊群体更多地关心关爱。”
一个教师的职业素养来源于内心对教育最真挚的爱,对孩子最无私的爱,这样的爱是一种信仰和更是一种坚守。
选择做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就是选择一份不求回报的清高,就是选择一个充满爱心的使者,就要做一个“德”行天下的特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