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在送教上门的过程中,不仅一些孩子的认知得到了进步,老师在教学中和孩子的有效沟通,也启发了家长。师生之间这种有效的沟通方式给了家长很大的启发,同时也给家长树立了信心。
每周二和周四,东城区培智中心学校都会开设“潜能课”。非洲鼓、戏剧、舞蹈……在艺术的感染下,患唐氏综合征的女孩爱上跳舞,还走上了2021年东城区中小学生艺术节的舞台。
这是北京特殊教育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北京市残联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北京市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就近就便优先入学,在校学生总数比“十二五”末增长26%,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率达到99.9%。
东城区培智中心学校的学生演唱《北京的金山上》。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实施个别化“特色教学”,挖掘学生潜能
每周二和周四,东城区培智中心学校的“潜能课”如期举行。课程包括非洲鼓、戏剧、舞蹈、美工、打击乐、特奥(运动)、运动康复等各种形式,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课程。
作为一所以智障儿童为主要招生对象的特殊教育学校,“潜能课”让不少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舞台。
说到开设“潜能课”的初衷,东城区培智中心学校办公室主任王颖说,培智学校的学生不太可能在纯文化知识层面有特别突飞猛进的表现,所以学校就开设了各种兴趣班,来挖掘孩子的各项潜能。通过“潜能课”,有的孩子学会了舞蹈,有的孩子在书画方面表现得特别有天赋。
培智中心学校的大多数孩子肢体不是很协调,学校开设舞蹈课考虑的是去训练这些孩子的形体,让他们感受音乐和舞蹈的美。学校有一个患唐氏综合征的小姑娘,舞蹈老师带着她参加了舞蹈组的训练,可以说是从一步一步地走开始练习。劈叉、压腿,小姑娘也特别能吃苦,学得非常用心
这些年,舞蹈老师也用了很大的精力,排了很多舞蹈。其中有一个舞蹈叫“破茧成蝶”,展现的是一只蝴蝶的成长蜕变过程。小姑娘扮演主角,她蒙上一块大大的绿布扮演一个小蚕茧,音乐一起,小姑娘脱去了蚕茧的衣服,从绿布中“破茧而出”,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当时表演现场让不少老师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个小姑娘在这两年也参加了很多校内外的表演活动,还在去年走上了东城区中小学生艺术节的舞台。
另一位患唐氏综合征的孩子,入学时由妈妈抱着来的。刚来时,孩子没有语言,也不具备行走的能力。在学校,通过体育康复训练,孩子学会了自己上下楼,还参加了非洲鼓的练习。刚开始孩子不会敲击鼓面,由妈妈握着他的手被动地接触鼓面,但去年孩子毕业的时候,已经可以自己独立地听着音乐、按着节奏,用两只手交替地去敲鼓。
“培智学校班级授课是主体,但班级授课一定满足不了所有孩子的需求。”王颖说,相较于普通儿童,特殊儿童的个性化需求更为鲜明,对其提供教育服务和支持也需要更具针对性。
学校实施了IEP(个别化教育计划)。这是一种源于国外的教育方法。IEP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实际需求拟出的针对每个有特殊需要儿童所实施的教育方案。
简单说,IEP就是“一生一案”的学生档案,里面记载着该学生现阶段的能力水平和评量结果、年度教学的具体内容和短期目标等,这些具体内容是由老师和家长沟通后得出的,都会被记录在一个书面文件中,由家长签名同意后方可施行。
每学期开始,会针对孩子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到期末再跟家长沟通,对照起初预设的目标,会发现孩子在这学期学到了什么,哪些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下学期再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这种个别化教育计划,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
东城区培智中心学校的学生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开展融合教育,特教班孩子有望转入普通班级
小江(化名)安安静静地坐在普通班级里,认真地上美术课和音乐课。在老师的帮助下,她走出特教班,和其他健全孩子一起上课。
“十三五”时期,北京六成的普通中小学建立了融合教育推行委员会制度,特殊需要学生融合教育比例达70%以上。
朝阳实验小学新源里分校是一所融合小学,学校里既有普通孩子,也有患有孤独症、智力障碍的孩子。每周一,全校学生站在校园里升国旗;每个课间操,孩子们和普通班级的孩子一起完成体育锻炼。朝阳实验小学新源里分校特教班班主任袁满最大的心愿是通过融合教育,让更多的特教班孩子走进普通班级,甚至普通的小学,完成未来的学习生活,并最终走向社会。
这个学期,袁满最高兴的一件事情是学生小云(化名)转学到了家门口划片的普通小学,成为那里的一名小学生。“这就说明小云通过我们学校的融合教育,可以非常好地与普通小学衔接,能够适应普通小学的学习节奏和状态,也能够和普通班级的孩子们很好地相处。”袁满话语中透露着极大的喜悦。
朝阳实验小学新源里分校每个年级都有特教班,其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各有两个特教班级,每个班级大约有七名学生。特教班的班级编号沿用了普通班级的名称设置方式,这样的设置也包含着学校对这些孩子的良苦用心。袁满说,一体化的班级名称设置,可以让所有孩子真正融合在一起,不会让特教班的孩子因为某些情况而感到自己跟其他同学不一样。
特教班的教学内容大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生活数学、生活语文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不断通过手势、语言、动作,让孩子掌握排队、安静听课、举手发言等规则。作为一名特教老师,同时也是行为分析师,袁满对有行为障碍的孩子进行分析并给出干预方案资料。
由于朝阳实验小学新源里分校是一所融合教育学校,如果特殊教育班级学生的干预效果比较理想,将通过弹性安置的方式进入到普通班,跟其他孩子一起上课。如果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仍偶尔出现行为障碍,袁满则需要跟着孩子进到普通班级,观察孩子发生这些行为的诱因是什么、他们可能有什么诉求等,再制定一套新的干预方案。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特教学校校长周晔说,她很欣喜地看到,《“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高校的师范生要把特殊教育的课程作为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可以说在顶层设计上已经有了对融合教育教师培养计划。”
送教上门,义务教育实现“零拒绝,全覆盖”
送教上门是特殊教育中,针对有重度残疾学生开展的上门教育教学方式。一些生活无法自理的重度残疾儿童,他们不能来学校读书学习,但是他们同样享有学习和培养兴趣的权利,送教上门就是为了让他们享受应有的权利,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快乐和关怀。
东城区要求对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做到“零拒绝、全覆盖”。北京市东城区特教学校和培智学校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展了送教上门工作。东城区培智学校87个学生中,有10个学生属于送教上门,学校的老师每周会走进学生家里,给孩子相应的教育支持。
在送教上门的过程中,不仅一些孩子的认知得到了进步,老师在教学中和孩子的有效沟通,也启发了家长。比如一些孤独症儿童,他们表达自己诉求的方式就是哭闹、尖叫,家长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一般就是靠猜,比如给孩子拿水杯、看看有没有尿裤子等。
老师到家里后,根据孩子的情况,制作了很多与生活相关的卡片,卡片上有吃的、喝的,还有玩具。孩子在吃饭、喝水时,老师拿着卡片加强孩子的认知,每天也会在固定的时间带着孩子上厕所。通过这些方法,孩子在有诉求时,会主动去翻卡片告诉家长,尿裤子的现象也大大减少。这种有效的沟通方式给了家长很大的启发,同时也给家长树立了信心。
据悉,北京还为送教上门教师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发放交通补助,接入北京数字学校教育资源。
探索开办职业高中部,教孩子实用技能
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走出学校,如何在生活中学会独立、融入社会是很多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周晔建议,特殊教育向职教发力,在职业教育方面加大投入,比如加大课程的开发、开办职业培训班、完善职业学校的办学体系等,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融入社会,真正实现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价值。
记者了解到,通州培智学校已经就此开展了探索。校长王超山说,在市区教委的支持下,根据家长的需求,通州培智学校今年计划开办职业高中部,开设面点和家政课程,让孩子们学习实用技能,为今后融入社会和择业提供更多可能性。
通州培智学校被国务院授予“残疾人之家”。“我们的校训是学会生活、快乐成长,让孩子们能够自理、自立,会生活、爱生活,从而融入社会。”据王超山介绍,学校建立生活化的课程,包括如何打扫卫生、吃饭、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等,让学生毕业之后有获得感
目前全校有181名学生,包括小学、初中共9个年级。孩子们初三毕业后有两个去向,一是通州区残联委托学校开办的职业康复站,孩子们可以通过缝纫被套等工作,给家庭带来一些收入;二是回到政府办的温馨家园,通过手工制作获得一些收入。
“我们正在探索办职业高中部,设置职业高中课程,目前政府部门已经批复,预计今年孩子们通过考试就可以入学。”他说,未来在职业高中,孩子们可以学习文化知识。除此之外,学校初步计划设立两个专业——中西面点和家政服务,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就业可能。
“这些都是实用技能,未来即便孩子能力有限,回归家庭也可以炒个菜、做些家务,减轻家庭负担。”
案例:名师成立创新工作室,培养特教年轻教师
北京市特级教师李银环是通州培智学校的课程室主任,自打1988年参加工作,她已经在特教一线工作了34年。最开始,她总结出活动舌位图、无意识发音、身体辅助法等多种拼音教学方法,教失聪的孩子发音。
李银环在为孩子授课。受访者供图
有的孩子已经十四五岁,但从来没学过说话。她让孩子们摸着喉咙,感受声带的振动。“孩子们进步很快,我越教越有劲儿,这种成就感让我全情投入,嗓子哑了、嘴部轻微变形都浑然不觉。”李银环说。听障孩子刚开始发音时,声音尖锐刺耳,很多人觉得吵,但她觉得很美妙。“终于都出声儿了。”
近几年,李银环发现,特教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
“现在的孤独症孩子越来越多了,在低年级甚至占到七八成,他们不说话,连看都不看老师,这给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她说,大多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严重、没有语言、生活自理能力很弱,甚至存在攻击行为。老师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和孤独症孩子建立起信任的关系,让他们感觉安全。”而另一方面,家长对特殊教育的期待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学校课程室主任,近些年,李银环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年轻教师培养和教学管理改革之中,成立了李银环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师徒结对、业务培训等方式将经验倾囊相授。在她看来,要应对新挑战,专业的知识和特教人才必不可少。
“去年,我们极力争取了一位北京语言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留校任教。她虽然不是学特教的,但专业能力强,我们希望借助她的知识,促进孩子们的语言康复。”
李银环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老师们聚在一起分享特殊教育经验。受访者供图
在特教老师聂宁的课堂上,二年级的9个男孩正在上生活适应课,其中有5个孩子患有孤独症,另外4个孩子分别是癫痫、轻微脑瘫、无语言、聋盲多重障碍的情况。上课过程中,有的孩子偶尔不受控地发出叫声。
“扫地要用什么?你可以在教室中找一下;门窗轻开轻关怎么做?你来尝试一下”。聂宁提问后,会邀请孩子现场演示,积极参与活动或是表达正确的学生会得到一枚奖励磁扣,相应地,他们课后玩耍的时间也会更长。“在教学中,与爱心一样重要的,是技巧和方法”。33岁的聂宁深有体会,她眼见一些家长虽然爱子心切,却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反而使孩子容易出现情绪行为,用攻击和哭闹的方式表达诉求。
为了更好地帮助孤独症孩子,聂宁花了三年时间学习考取了国际应用行为分析师。通过李银环劳模创新工作室,她将学到的知识、总结的经验和其他老师共享。“最初入行,工作室也有两位师傅带我,师徒会有听评课,师傅也会帮我指导个别学生,大家进行科研交流。”11年过去了,如今她也成为了工作室的骨干力量。
李银环说,目前工作室已经成立了12年,编写《生活读本》《生活主题导引册》等校本教材。“我们还与廊坊、武清的特殊教育学校建立联系,共同交流学习,为孤独症儿童探索更好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观点:人文环境等都有利于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北京市残联获悉,“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制定实施了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就近就便优先入学,在校学生总数比“十二五”末增长26%。全市六成的普通中小学建立了融合教育推行委员会制度,特殊需要学生融合教育比例达70%以上。残疾学生高考录取率稳步提升,全学段融合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周晔介绍,改革开放40多年间,我国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从“十七大”到“十九大”,三个党代会的报告当中都提到了特殊教育,足以证明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怀和重视。
从2014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实施了两期、每期三年的特殊教育行动计划,今年初教育部出台了《“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计划实施时间从之前两期的三年,提高到五年,使特殊教育的体系建设、队伍建设、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都得到兼顾
“这些都是针对特殊教育的顶层设计。有了这样的顶层设计,才能更好地带动各省份特殊教育的稳步推进和发展。”周晔说,政府部门对特殊教育的资金支持和投入力度也非常大,特殊教育学校(班)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远高于普通学校学生标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特殊教育的办学体系建设也比较完善。也有专门针对特殊教育师资力量提升的“国培计划”,应该说,方方面面的成绩是显著的,特别是《“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出台,给了特教人很大的信心和鼓舞。
“可以说,随着政府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关怀和越来越大的支持力度,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生态,也包括人文环境等,都非常有利于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