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孩子写作业时,一遇到稍微难点的题就退缩,不想做;
遇到挑战,下意识就想逃避、不敢面对、或者直接放弃;
上述表现都属于畏难情绪,其实,不要说孩子了,我们大人也会畏难。畏难其实是一种人性的本能反应,可以理解为对潜在危险和不可控风险的应激反应,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负面情绪,只是不太适用于所有的情境而已,在很多情况下,畏难情绪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可以避免潜在的危险。
既然畏难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那是不是应该尊重和顺应孩子的本能,让他继续畏难呢?如果这么想,就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人的一生中,是绝不可能通过逃避困难,待在舒适区,就能抵御风险,安稳一生的。通过面对一个个困难,迎接各种挑战,不断解决问题,才能拓展人的能力边界,收获经验和教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把人生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当畏难成为一种习惯,孩子容易缺乏自信、心理脆弱、懒于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学习也会越来越差。
1、家长表扬太多
有些孩子不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是因为害怕失败,怕输。
这类孩子,经常被家长表扬,“哎呀,我家宝贝真聪明”“真棒”,或者家长教育孩子时过分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因此,孩子为了保持那个“聪明”“优秀”的形象,害怕自己表现不好或失败,丢脸,自己忍不住否定自己,所以不敢尝试有挑战性的事情,这是思维方式出现了偏差。
2、总是被否定
有这样一种家长,对孩子充满了挑剔和否定,在孩子尝试、探索和犯错的时候,采取了错误的态度和说话方式。
孩子做家务的时候,“哎呀,别添乱了,快学习去”;
孩子犯错的时候,“笨死了,干啥都不行?”
孩子考差了的时候,“你就不是学习的料!”
家长总是否定,贴一些负面的标签,会打消孩子尝试和探索的积极性,也会破坏孩子的自信心,让他变得怯懦、自卑,缺乏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
3、缺少成功
生活中,很多家长替孩子包办一切,什么都提前准备好,孩子唯一需要做的只有学习;在学习方面,孩子遇到问题了,也赶紧想办法帮孩子解决。
这样一来,孩子缺少独立做各种事情、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学习上又依赖父母,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他没有或很少有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做成某件事的成功体验,自我效能感差,没有建立起稳固的自信心。
于是一遇到困难和挑战,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战胜它们,自然而然还是习惯了退缩、逃避,依赖别人的帮助才敢往前走。
4、能力不足
• 最里面一圈“舒适区”,对于你来说是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务,自己可以处于舒适心理状态。就像我们早上起床刷牙,和做一加一等于二一样轻松自然。
• 中间一圈“学习区”,对自己来说有一定挑战,因而感到不适,但是不至于太难受。这个就是“垫垫脚,能够到”的程度,是对于提升能力最有价值的一个区域。
• 最外面一圈“恐慌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区间,让人感到非常恐慌,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被扔到深水区一样,可能会导致崩溃甚至产生创伤而放弃。
孩子遇到位于他舒适区的事情,一般不会产生畏难情绪,比如玩,简直是行云流水、顺理成章的事情。一般来说,只有位于恐慌区和学习区的事情,才会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
比如,孩子连十以内加减法都没弄明白,就让他做三年级奥数题,就非常荒谬了。不想落后的心态能理解,但是尊重科学、循序渐进更重要,欲速则不达,我们得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从根源上提高孩子的能力。
基于这些原因,家长可以从下面三点做起,培养孩子不怕困难,勤于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和挑战的好习惯。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核心教育思想,就是少年儿童应该从生活中学习,在做事中去学习,而不是在书本里学习。
他认为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学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
生活中,家长不要为孩子包办替代太多,学习之外的事情,也应让孩子做做,他会在这些生活实践中,学会思考更多,掌握技能;
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难度合适的小任务,让孩子独立完成,获得大大小小的成功体验;
偶尔示弱,让孩子示范给自己看,带着自己做,或者给自己讲题,给孩子表现的机会。
孩子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坚持做成一件件事情后,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自信心大大增强,也对自己的能力有更为清晰的认知。
这样,孩子会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觉得自己能行,于是就会勇往直前。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通过研究提出“成长型思维”这一概念。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拒绝尝试,害怕失败;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渴望挑战,拥抱失败。
此外,研究还表明:关注结果,并表扬结果和成效后,孩子更倾向选择低难度任务;关注过程,并鼓励过程和态度后,孩子更倾向选择高难度任务。
因此,想要孩子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努力变得越来越好的。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关注孩子做事的过程、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不要只关注结果好不好;
感觉统合是生命的本能,是一切能力的基础,人类的一切行为包括生活自理、学习、表达、人际互动、情绪管理、健康状态等,都离不开感觉统合的运作。所以,孩童时期进行专业的感统训练尤为重要!感统训练可以提升孩子以下能力:
•注意力及学习能力:注意力集中,上课不走神,不会被无关事情吸引,可以独立顺利地完成作业,并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进而提升学习能力。
•身体控制能力:身体平衡性协调良好,有自觉运动的能力,坚强的意志,提高幼儿内控力,为高度复杂的运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信心:提高自信心,儿童会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容易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易养成勇敢、自信的性格,有利于儿童心理成长。
•语言发展: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容易适应环境,在自信心得基础上可以更乐于表现自我。
•情绪控制:提高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容易察觉他人的情绪变化及自我的情绪变化,并及时疏导自己的坏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强。
把关注点放在提升能力方面,能力提高了,这样就会从根本上减少产生畏难情绪的概率。家长可以带孩子到专业的感统机构如全纳优童,进行专业一对一能力评估,了解孩子能力发展情况,并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感统训练,抓住孩子能力提升的关键期,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让孩子变得自信、专注、优能、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