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在五感中,触觉最多,所以触觉的学习也最重要。人类在胚胎时期共有三层,内层发展为内脏,中层发展成骨骼和肌肉,外层形成皮肤和脑神经细胞。由于皮肤和脑细胞同质,所以幼儿期的皮肤非常敏感,婴幼儿期普遍怕人触摸,怕擦脸、洗澡、剪指甲、换衣服,便是触觉敏感造成的。随着年龄及接触面、活动面的增加,触觉的识别性加强,敏感度自然而然逐渐减少,触觉也逐渐成熟。但早产或人工生产的婴儿,由于出生时,触觉未受到特殊刺激,形成自我保护膜,使触觉的学习缓慢迟钝,有些儿童小时候活动限制太多,触觉的学习也会严重不足,这便是触觉敏感形成的主要原因了。
在所有的感觉信息中,触觉刺激的频率最高,从肌肉关节到全身皮肤,每天都有无数的触觉信息不断输入大脑。脑干将这些信息加以过滤,一些对大脑思考不重要的信息被压抑下来。因此通常我们对衣服、微风一些不重要的碰撞都不产生反应,也使大脑不至于太紧张和忙碌。
这种过滤、整理到选择反应的过程就是感觉统合的能力。感觉防御太强的儿童,这方面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对任何信息都会急着去做反应,大脑动荡不安,自然注意力就不可能集中,对衣服或周围一切接触都会去做不舒服的处理,重要的学习信息,自然也就很难传入大脑皮层了。
触觉的复杂性,也使大脑神经中感应触觉的部分最多,因此触觉神经和外界环境协调不足,会影响大脑对外界的认知和应变,导致触觉敏感(防御过强)或触觉迟钝(防御太弱)。
触觉敏感的表现:粘人(粘固定的人);爱哭;发音不清晰;不喜欢拥挤;怕陌生人;缺乏自信;常固执于熟悉的环境和动作中,对任何新的学习都会加以排斥;不喜欢他人触摸;在团体中容易和别人争吵;朋友少,常陷于孤独中;胆小;不喜欢被人拥抱,却喜欢拥抱别人;性格孤僻;嘴巴属于触觉敏感部位,所以幼儿会变得挑食、偏食、厌食、咬手指、咬嘴唇;常出现很多令人无法理解的行为,神经质、容易惊慌;喜欢独处,不爱团体游戏;害怕人多的地方,甚至会拒绝进教室;脾气固执;容易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做有耐心和恒心的学习;触觉敏感的幼儿也会形成严重的语言障碍。
触觉迟钝的表现:反应慢;动作不灵活;大脑的分辨能力差;发音或小肌肉运动都显得笨拙;缺乏自我意识,无法保护自己;学习能力很难发展。
触觉失调的原因:早产;剖腹产;产钳;胎吸;体重过轻;户外活动不足;生活空间小;洁癖症母亲或保姆。
咯吱抚摸多拥抱,触觉安平不急躁
触觉在人类行为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触觉系统是个体最大的感觉系统。皮肤有多种不同的感受器,接受触摸、压、冷或热、疼痛以及皮肤上汗毛的拂动等感觉。触觉系统是个体在母体内最先发展的感觉系统,当视觉和听觉系统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触觉系统已经能有效地发挥功能了,因此触觉对整个神经组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出生过程中胎盘的包裹、子宫和产道的收缩以及出生后吃奶、穿衣、吹风、洗澡等都不断为触觉提供丰富的刺激,促进个体的正常发展。
医学研究的结论是:触觉性接触可以增加迷走神经的活动,增加机体的体液和细胞的免疫功能,使婴儿对疾病有抵抗力。通过按摩,可促进婴儿的肌肉的协调使全身舒适,孩子易安静入睡。通过皮肤的抚触可改善皮肤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弹性。实验证明,经抚触的新生儿奶量摄入高于对照组。抚触可以促进食物吸收的激素如:胰岛素、胃泌素分泌增加,使奶量摄入增加,从而促进体重的增长。因而,抚触能增加机体免疫力,刺激消化功能,引起全身(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等系统)一系列的良性反应,从而促进婴儿身心的健康发育。
触觉统合失调,主要是因为触觉神经和外界环境协调不佳,从而影响大脑对外界的认知和应变,即所谓触觉敏感(防御过当)或触觉迟钝(防御过弱)。
一、触觉失调儿童的表现
触觉防御的孩子一般会表现出对外界的新刺激适应性弱,喜欢固着于熟悉的环境和动作中;喜欢保持原样和有重复语言、重复动作,对任何新的学习都会加以排斥;不喜欢他人触摸,任何细微的刺激都会引起反应;人际关系冷漠、常陷于孤独之中;怕人、远离别人;害怕拥挤、拒绝排队;胆小、害羞、缺乏自信;不喜欢碰触某些粗糙的衣料或物品;怕风吹(空气流动会使得其汗毛拂动并产生痒痒);大热天也要穿长袖衣服;常拒绝理发、洗头或洗脸;挑食偏食;用指尖拿东西;个人空间太大、对不经意的碰撞敏感甚至会反击;人际关系紧张,注意力不集中、难专心、大脑动荡不安等。这种儿童的个性孤僻、不合群,在团体中很难交到朋友,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争吵,攻击性强。
触觉迟钝的儿童一般反应慢(拖拉行为的生理基础)、动作不灵活、笨手笨脚、大脑的分辨能力弱、缺少自我意识、学习积极性低下,所以也表现出学习困难、人情冷漠的问题。还表现为粘人,喜欢搂搂抱抱、需要父母特别多的抚摩;总喜欢摸别人的脸或某个玩具、卧具等,否则不肯入睡;反应慢、动作不灵活;细微分辨能力差;发音不清楚;缺乏安全意识,意外碰伤或流血时,自己常未察觉;对打骂不在乎,过分喜欢碰触各种东西,有强迫性的行为(一再地重复某个动作)等。
二、儿童触觉失调的原因
导致儿童触觉失调的原因除了保胎、孕妇缺乏运动使得孩子很少有甚至没有机会与胎盘内壁接触而失去早期学习机会导致触觉防御外,羊水过多的母亲,尽管自己运动较多,但由于孩子在更多的羊水保护之中很难有机会与胎盘内壁接触,胎儿失去诸多必要的触觉学习机会导致触觉防御。相反,羊水过少的母亲哪怕是轻微的运动,胎儿都有可能与胎盘内壁产生接触,胎儿触觉学习的机会过多导致触觉刺激的“饱厌”现象,胎儿不再对类似刺激做出反应,导致胎儿触觉迟钝。
剖腹产胎儿没有经历宫缩的挤压,不能从狭窄而屈曲的产道娩出,这就剥夺了孩子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触觉学习机会而导致儿童触觉防御;孩子出生后如果不是母乳喂养,也容易导致儿童触觉防御,因为在母亲哺乳孩子时一般都会不停地抚摸轻拍孩子,孩子不断地运动口腔,通过包卷母亲乳头致密组织和乳晕获得大量的口腔触觉刺激,因此母乳喂养也是儿童触觉学习的重要途径。而非母乳喂养的儿童则没有这些触觉学习的机会——哺乳者一手抱孩子,一手拿奶瓶(为了防止呛着和不影响牙床发育一般需稍微向后拽着点),没有第三只手再为孩子提供触觉刺激了,况且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奶嘴都比较光滑、细腻、单孔,无法与富有弹性与张力、既不粗糙也不细腻、多孔的母亲乳头相比。
如果孩子出生后缺乏搂抱、抚摩、轻拍,也会导致触觉防御。人类普遍存在着皮肤被触摸的需要即人们常说的“皮肤饥渴”问题。儿童成长过程中除了“饮食饥渴”必须得到解决之外,“皮肤饥渴”的问题也必须得到解决,否则严重缺乏会导致死亡,许多二次大战后孤儿院实验都证明了这一点。国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正常的个体每天需要11个拥抱,否则就会产生情绪情感问题(因为西方抚育文化中强调亲子分床而睡,小时候没有被抱够,长大后相互拥抱以便补偿);传统的东方育儿方式与西方相反,孩子一生下来就和父母睡,父母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搂抱、抚摩、轻拍等触觉刺激,所以长大彼此见面后一般都非常强调保持“个人空间”与矜持。而现在有些年轻的父母盲目向西方儿童抚养模式靠拢,孩子一出生就“分床”而睡,结果导致孩子触觉防御。
有些看护孩子的祖辈由于害怕“意外”,特别强调安全,延长“襁褓期”、过度保护,这不让摸、那不让碰,这里有细菌、那里太脏……从而使孩子错过触觉敏感期。如果父母抚养孩子比较粗放,如婴幼儿内衣不够柔软、用洗衣粉洗孩子的内衣、穿之前没有搓柔软等,则会导致孩子触觉迟钝。
三、儿童触觉失调的矫治对策
触觉在人类感觉系统机能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胎儿在胎内的感觉体验,出生时通过产道的感觉体验,出生后与外界的温度、事物、以及和他人皮肤接触的感觉体验等,对提高胎儿和新生儿神经系统的机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用软毛刷、干毛巾或丝绸等柔软的布类,轻擦孩子的背部、腹部、腕部、颜面部、手、脚等部位的皮肤。手背及前腕部和正常的环境相互作用接触最多,是触觉防御最小的部位;而身体的腹侧部、脸、足部位对刺激敏感,触觉防御大,往往是难以接受摩擦训练,因此是否要摩擦,使用何种工具磨擦,不要强制进行。对于这些敏感的部位,可使用绕上骆驼毛的电动旋转轴辅助进行磨擦,使产生的刺激轻快而舒适。
根据临床观察,磨擦口腔周围皮肤对孩子触觉的正常发展以及语言的发育都有益处。另外,还可以让孩子进行皮肤刺激的游戏,如水中游戏、泥土游戏、抓痒游戏、涂料游戏、吹风机游戏、抓砂、草坪上的裸足游戏等。一般来说,触觉刺激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的时间约在刺激30分钟以后,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也要根据孩子的耐受程度而确定合适的时间。
除了专门的家庭训练,家长还要注意平时多爱抚孩子,摸后背、亲脸等,为孩子提供干净自由的活动空间,应用好洗脸、洗澡、梳头的机会,给孩子毛毛玩具、用感统刷刷手脚、进行关节推拿、玩咯吱游戏、玩挤压活动、玩“擀面”游戏、做“夹心馅饼”、玩钻洞游戏以及与父母同床睡觉等都有利于促进儿童触觉的正常发展。
宝宝触觉失调的表现,要引起注意喽!
在幼儿时期甚至到成年之后, 人们因为触觉不足可能发生的行为表现如下:
1. 容易养成触觉依赖, 例如: 睡觉喜欢咬被角、抓妈妈的手或抱某个布偶或毛毯(巾);
2. 喜欢咬指甲、吸吮大拇指或咬衣领、袖口、铅笔头或咬嘴唇;
3. 被剪指甲、掏耳朵或剪头发时, 容易紧张或抗拒;
4. 在家或熟悉的环境中, 与家人或熟人一起互动时, 话特别多, 但又常常言不及义;
5. 在家和在外面判若两人: 活泼与安静; 好动与斯文; 大胆与害羞; 粗暴与礼貌 ;
6. 容易发脾气, 尤其对最亲近的人特别粗暴, 做错事常常强词夺理;
7. 固执, 以自我为中心, 不容易与人合作;
8. 对某些材质物品不敢触碰, 例如: 绒毛类、湿泥巴或颜料, 容易有洁癖;
9. 情绪转换困难, 高兴会高兴很久, 伤心或生气也会很久, 显得有理讲不通或特别不成熟;
10.对突发状况应变能力差, 例如: 面对突然有人急冲上来或突然生气大吼, 或坐上原本以为稳定的旋转椅而椅子却突然转动时, 会身体僵硬、脑袋一片空白, 顿时不知所措;
11. 爱打人、咬人, 行住坐卧动作特别大, 也容易有特别多不必要的动作;
12. 喜欢用力摔东西或推东西, 使其发出巨大声响或产生较壮观的物体散落的情景;
13. 喜欢依偎在父母怀里, 在父母身上磨蹭, 即使个头已经长高了, 仍然像个小小孩;
14. 讨厌进入人多或类似封闭的空间, 例如: 电梯、教室、隧道之类;
15. 对轻微的碰伤或刮伤会抱怨很久, 例如: 碰触他的力度不大, 孩子却反应很疼, 或轻微破皮小伤, 过了很久还会喊疼;
16.挑食、偏食, 对没有尝试过的食物抗拒, 对喜欢吃的食物不知节制, 容易对某些食物过敏;
17.对改变很难适应, 生活中的任何改变都可能使触觉不足的人烦躁不安, 例如: 家具摆设的位置改变, 孩子可能因此产生几天的紧张情绪;
18.对陌生环境安全感建立缓慢, 例如: 生病请假, 在孩子恢复健康后, 仍会找许多借口不想上学, 上学后会重新出现新入学时的紧张、哭闹的状态;
19. 容易出现突发的激烈情绪, 即使过后自身感到歉意, 但仍不可避免地重复发生;
20.某些场合对声音特别敏感, 一点点小小声响或者特别的声音都可能造成触觉不足的人的不安和烦躁;
21.对自己的事物很敏感, 不喜欢别人谈论自己, 不论是褒扬或批评, 特意举例或随口提到,常用较激烈的方式阻止他人谈论自己的言行;
22.对于计划或结果的改变很难忍受, 幼儿时期对此类情况常会要求「重来」或「复原」;
23.对衣服布料特别挑剔, 喜欢穿宽松的衣服, 不冷也喜欢穿长袖衣服;
24.喜欢跟人讲话却不喜欢和人有身体接触;
25.害怕独处或特别怕黑, 在公共场合老担心有人从后面推碰到他;
26.对大的声响异常害怕和恐惧, 例如: 打雷声、机器声、鞭炮声…等;
27.看电视或听故事容易动情, 即使已经重复看过或听过, 对剧情已经熟悉并知道故事结局,当再次观看或聆听时, 仍然会重复出现哭泣、感伤或兴奋的情绪;
28.当被要求做某些事情时, 刚开始会出现情绪反应、拖拉、故意没听到…等躲避心理, 但当进入状况时, 又很容易「上瘾」, 不乐意停止该事情的继续进行, 例如: 要求小孩洗澡,触觉不足的孩子刚开始会找很多理由来延后这件事, 但当洗得舒服了, 又很难让他离开澡盆。
以上多为触觉敏感的行为表现, 有些严重敏感的孩子连与人眼神对视、日常的洗脸、洗头都会哭个不停, 从小就表现出特别胆小、怕生、爱哭闹的特质, 到了两三岁以后, 磨蹭、拖拉行为越来越明显而频繁, 但当父母或其它人对其催促时, 又容易感受到压力, 不但不会因为他人的催促而快速配合完成工作, 反而会因为紧张而使速度更慢、更不容易专注, 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或者因为吃饭不专注、吞咽缓慢等问题, 演变成亲子每天都要忧愁面对的苦战, 这些情况若不从感觉统合训练下手帮助孩子, 家长对这样的小孩是爱莫能助, 而小孩本身也会成长得很辛苦!
触觉不足除了容易显现出触觉敏感现象外, 有时也会有触觉迟钝的现象, 而敏感和迟钝有可能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
触觉迟钝的行为表现有:
1. 幼儿时期(出生到六岁)打针不大哭、摔跤不觉得疼;
2. 轻微的碰触, 孩子察觉不到, 例如: 有小昆虫爬上身体时, 不知驱赶;
3. 喜欢到处碰、触摸个不停, 容易打翻或挥落桌上的物品;
4. 顽固偏执, 一直坚持自己的方式做事, 没有调整的灵活性;
5. 不怕陌生环境或人多的地方, 胆子特别大, 没有安全意识;
6. 看到孩子多或觉得好玩的地方容易兴奋、尖叫;
7. 只能注意到眼前看得见的极小范围环境的状态, 对身边其它人事物的情况无法感受到而有所反应, 例如: 只能看着掉落半路的冰淇淋专注地伤心, 无法注意到往来车辆对自己本身可能造成的危险;
8. 感觉滞留过久, 反应却缓慢, 容易有情绪突然转换的情况发生, 例如: 突然为了三天前损坏的玩具吵个不停;
9. 不停地走动、玩弄手上的物品或搬动玩具或家具;
10.看似不修边幅, 对很多事情都无所谓, 其实是感觉不到哪里不妥或不舒适;
11.会自己打自己的头, 严重时会用头或
身体撞墙壁或故意摔跤, 爱在地上打滚;
12.胃口不错, 甚至食不知量, 但容易消化不良;
13.容易坚持某个固定姿势或固定的方法或程序, 即使身体劳累或方法失效也不知变换(通);
14.对环境变化的信息察觉或整合能力不足, 常有后知后觉的「恍然大悟」现象发生, 严重者则常常「不知不觉」, 对于事件的结果常感莫名其妙。
触觉严重不足者, 容易产生自闭倾向, 也容易被误认为自闭患者; 当孩子自我弥补时, 容易被误认为过动, 也容易因此干扰他人, 遭受他人排斥。但是, 触觉的弥补并不是单纯的皮肤按摩或抚触(仅适用6个月内的婴儿), 必须随着年龄的增长, 配合其它神经系统的发展状况, 调整触觉弥补的内容和深度, 否则难以最大程度消弥因为触觉不足产生的各种行为表现, 这便是感觉统合训练的专业诉求。所以, 专业的感觉统合课程其价值在于: 通过专业的测评、观察, 设计针对性强、个别化的感统训练方案, 指导家长成为真正的感觉统合训练教师, 而专业教师则应该成为家长的指导教练。如此才能亲师密切合作, 抢在孩子成长优势期内, 快速调整孩子的感统状况, 让孩子的身心状态有机会从健康跨到优秀的范围。
最后要特别提醒读者的是, 氛围属于触觉刺激的一种, 平时与孩子互动时, 要注意给孩子原则一致、互相尊重、张弛有度的氛围感受。长期过度严格或过度放纵都会造成孩子的触觉惯性反应, 形成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 而原则不定或模糊不清, 则容易造成孩子无所适从, 长期下来将形成触觉敏感与触觉迟钝的两极发展